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区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每年都对政府教育工作依法开展监督。6月23日,就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晋宁区教育系统“四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情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进行了检查,全面落实“四名工作”各项措施,全力推进晋宁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名工程”贯彻落实情况
组建机构,完善制度。区政府高度重视“四名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进行实地调研,同时高度关注评审工作,成立“四名工程”评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全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及学校意见,制定《昆明市晋宁区教育体育局开展“四名工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文件,包含《晋宁区名校(园)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等四个“四名”评选管理办法及《晋宁区名校(园)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工作室管理办法。
认真组织,精心评审。为切实做好评选工作,“四名工程”评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区各级学校(幼儿园)下发《昆明市晋宁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四名工程”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幼儿园)高度重视“四名工程”的评选工作,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积极踊跃报名参加评选。在校级评审基础上,“四名工程”评审领导小组根据评审内容,对照申报材料,在评审表中逐项打分,组织评审人员到相应学校开展实地查看及师生满意度测评工作。区纪委区监委驻区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对区级评选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最终评选出昆明市第一中学晋宁学校(晋宁一中)和昆明市晋宁区昆阳第一小学两所区级名校,高丽华、乔艳两位区级名校长,何筱良等三十名区级名师,倪海琼等十名区级名班主任;成立两个名校长工作室,五个名师工作室,两个名班主任工作室。
引领带动,成效初显。目前,晋宁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春城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区级名师工作室6个,区级名匠工作室1个。有市级名校长1人,春城教学名师8人,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共463人,市级名班主任16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4%。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充分发挥“四名工程”的引领、辐射作用,实现“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的目标,不断提高全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审管理办法有待完善。区教育体育局出台的名师、名校(园)、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四个评选管理办法,领导小组仅局限于教体局内部领导及科室人员,分别由四个科室来负责具体工作,且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区纪委监委也只是在评选出来后对拟认定名单进行廉洁从教审核,“四名工程”评审公信力不够,借鉴和学习外地相关经验和做法不多。“四名工程”拟认定名单也只是在教育系统进行公示,评选工作的社会参与度、知晓率不够。
工作推进滞后,作用发挥不明显。区委、区政府2018年便制定出台了《晋宁区教育系统“四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由于对“四名工程”的学习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四名工程”管理工作库、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培养认定管理细则等起步缓慢,严重滞后,许多具体措施还没落实。现仅有“云南省小学数学何筱良名师工作室(昆阳一小)”在正常开展工作,区级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均未开展工作,“四名工程”的示范、引领、传帮带,培养年轻校长、骨干教师的作用未能发挥,在校长的任用等人才选拔机制中作用发挥不明显。
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晋宁一中搬迁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等项目的完成,使我区教学设施硬件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软件”过软,与其它教育先进县区相比,仍然存在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管理、高中优秀教师培养、教师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优秀生源外流问题突出。
工作建议
进一步修改完善“四名工程”评选管理办法,进行量化考核。一是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教体局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四名工程”评选管理领导小组。二是明确区教体局教育科为全区“四名工程”管理中心,统一之前分散的管理模式,指导学校“四名工程”建设,组织培养和评定“四名”人才。三是量化“四名工程”评选指标,明确工作室培养目标,修改完善“四名工程”评选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结果运用相结合,加强对资金的绩效考评。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经费保障及人员编制等方面适当予以倾斜。一是在经费保障上,严格履行教育法定职责,将“四名工程”专项资金列入预算,每年安排200万元“四名工程”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我区“四名工程”创建发展、学术研究、成果推广等方面。二是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教育工作,在人事编制、优秀教师引进等工作中给予帮助,确保“四名工程”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进一步提高“四名工程”公信力、知晓率。一是“四名工程”的评审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教体局内部,要请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公众参与评审,提高“四名”权威性。二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名校、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先进事迹的宣传,提高其社会地位,提升其知名度和知晓率。
进一步完善“四名工程”管理机制。一是要与省市“三名工程”有机结合,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衔接,补充完善我区“四名工程”各项管理制度。二是针对“四名工程”推进滞后的情况,要及时对《晋宁区教育系统“四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进行评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适时对实施办法进行调整,客观确定目标,精准推进相关工作。
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是要发挥“四名”传帮带作用,通过采取名师带徒、名师送教、课题研究、名师名校论坛、结对帮扶等措施,引导广大教师、班主任、校长开眼界、创思路、提素质、上水平。二是要注重名师、名校长的引进,同时也要注重本地名师、名校长的培养,政府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分批分期组织名师、名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发挥好“四名工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要让“四名工程”变成一种待遇和享受,而是要通过“四名工程”实施切实提高我区教学管理水平、校长治校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